考古大咖齐聚盐源 探秘青铜文明“印记”
2022-06-18 14:00
举报

6月18日,“探秘定笮古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凉山州盐源县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文物局以及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对盐源文物考古、民族历史文化等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讨论,并现场举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盐源考古工作站”揭牌仪式。

凉山彝族自治州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凉山州的各民族先民创造并积累了内涵丰富的人类文明,为当代社会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地处“半月形文化带”的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有2000多年建制历史,是历史上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经川西高原南下进入云贵地区的地理节点,以及民族和文化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2020年4月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盐源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连续三年对老龙头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勘探,确定老龙头墓地范围为12211平方米,联合考古队发掘面积约3500平方米,已清理墓葬1100余座,殉马坑1个。已出土各类文物5000余件(套),包括陶器、铜器、金器、铁器、银器、玻璃器、石器、骨器等,其中铜器和陶器为大宗。老龙头墓地墓葬数量众多、形制多样、随葬品丰富,为研究盐源青铜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考古新资料。与会专家认为,以老龙头为代表盐源地区的考古成果是近年西南夷考古的重要发现,实证了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丰富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整体性与共同性,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基础提供考古支撑。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活化历史场景、促进盐源地区文旅融合发展,需要讲好“盐源故事”,向国内外展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探秘定笮古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的举行,盐源青铜文化的神秘面纱将进一步为世人揭晓,尤其是多件造型独特的青铜器的出土,将对川西南乃至滇西地区的青铜考古带来重大影响。

据悉,本届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主办方邀请到了国内外学者实时与会场学者进行畅通高效的互动和交流。其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等专家对嘉宾们的发言进行精彩点评。

记者:杨扬 陈锐 毛婷 盐源县委宣传部

部分图片来源主办方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